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開幕,也意味著我們正式進入了萬人矚目的兩會期間,那么本次政協會議關于基層醫療,委員們又有哪些提案?這些提案對醫療衛生的發展又會有哪些推動?
據基層醫師公社獲悉,在兩會期間,關于大家最關心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這個話題,全國政協委員馮丹龍準備了相應的提案——關于建議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行動態調整機制,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提案。
此份提案的主旨是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行動態調整機制,每兩年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進行評估,把有價值的項目保留、增進,把效果不好的項目剔除出去。
具體建議如下:
提案正文建議部分:
1.建立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動態調整機制
期望建立全流程公平、公開、透明的動態調整。根據2009至2017間增加3個項目的頻次,建議每2年對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進行評估。在不增加財政過多投入的前提下,動態調整,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有進有出”。
“有進”: 建議項目遴選條件包括:
?患病率或發病率高、患者數量龐大、對整體國民健康素質影響大;
?有成熟的疾病管理技術和條件,與基層服務能力相匹配;
?通過衛生經濟學評價和成本測算,財政可承擔且社會價值較高的疾病管理項目;
?與現有基本公共衛生工作相結合,在已經管理的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嚴重精神障礙、結核)增加可合并管理的疾病;
?在國家或地方層面已經開展疾病管理試點且證實有良好成效的項目;
?建立專家評審機制、傾聽專家建議和反饋,將專家呼聲最多的疾病納入項目評估隊列。
“有出”:對已經完成或不適合現在基層患者需求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調出管理范疇,以減輕基層衛生醫務人員的壓力,增加基層患者的管理人數,提高患者滿意度。
2. 建議出臺鼓勵地方探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動態調整政策
在考慮全國各省市疾病譜、人口、財政投入等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前提下。允許在全國各省市有條件的地區,在一定程度上可結合地方情況,進行一定的內容調整。
委員多次提案,未來公衛項目或將再變更
我們知道,推動健康中國建設已經被我國提到了戰略地位,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所以近年來為了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居民健康,國家將醫療改革的重心從以疾病治療為中心轉到了以健康管理為中心。
在此背景下,國家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視度也是大大增加,自2009年推出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以來,國家對公衛財政的投入逐年增加,并可預見到,今年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還會繼續提高。
雖然說公共衛生事業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其中預防接種、高血壓及糖尿病的健康管理等服務,居民獲得感都很高,但是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從2009年的9項增加到2017年14大項以滿足基層日益增長的公共衛生需求的同時也增加了基層醫生的負擔,如何合理地制定公衛服務項目也是大家關心的話題。
如去年高潤霖院士就呼吁,鑒于高膽固醇對心血管病發病和死亡的重要作用,建議將高膽固醇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之中,達到“三高共管”,將對我國心血管病防治早日達到死亡率下降拐點起到巨大作用。
此次馮丹龍委員在提案中也提到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覆蓋有局限性,并同樣拿高血脂做了舉例說明。
且2017年兩會期間也有委員提議,增加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可見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還是有些不足之處,今后幾年時間內也有望得到變更。
但動態改革公衛項目又是否行得通呢?我們知道去年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第三版才發布,而每一次項目改革基層醫生都要重新學習規范、重新填寫一摞一摞表格,甚至單位集體加班填寫資料,來迎合新版的檢查規范,需要花費巨大的精力。
所以公衛項目的改革是有必要的,但如何改呢?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不過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一定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未來幾年內公衛項目也一定會有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