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新要求中,如何解決好鎮(鄉)村公共衛生服務是建立農村衛生新體制的重要內容。筆者以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向農村居民免費提供公共衛生服務為出發點,通過現場調查、歷史文獻檢索及綜合分析研究,提出我國農村應建立鎮村公共衛生一體機化管理模式,并對建立和實行一體化管理模式的措施等進行分析、探討,旨在與同行們共同商榷。
近30年中,我國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但在農村衛生改革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改革開放后,農村衛生卻成為衛生制度的薄弱環節,城市衛生優先發展擠占了農村衛生發展的空間”口1;1983年后我國衛生工作方針中的“衛生重點放到農村去或衛生重點放在農村”被沖淡;“在一些經濟較為落后的農村,主要健康指標改善幅度趨勢明顯減緩或停滯,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后,在冊的村衛室人員實際上成為個體醫生,村醫生從事公共衛生的勞動報酬一直未得到解決,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進程緩慢,停留在一般號召上,由于農村公共衛生服務資金嚴重不足,影響了計劃免疫、婦幼保健等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開展””。上述情況均說明了目前鎮村均存在“公共衛生工作運轉不靈”的現狀,應按“新醫改意見”要求進行農村公共衛生體制改革來解決,這是建立鎮村公共衛生一體機化管理的契機和特殊機遇。
實行鎮村公共衛生一體機化管理必須改革舊機制、確立新體制目前農村基層公共衛生管理運行機制,歷史與現狀均表明存在許多弊端,與黨和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新要求不相適應,如僅是“修修補補”,農村基層公共衛生現狀很難得到改觀,存在問題也難徹底解決,所以應對鎮村公共衛生管理體制進行調整,這是鎮村公共衛生一體機化管理的核心及運行的保證。應按黨和國家“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型政府“及衛生改革的要求推進這項改革。
實行鎮村公共衛生一體機化管理,“關鍵與核心問題是落實村衛生室的疾控工作補助經費”舊j,鎮(鄉)衛生院的院長們在調查中坦言“國家解決鎮村公共衛生工作補助才是硬道理,那樣鎮村公共衛生工作自然就好干了”。建議鎮(鄉)村公共衛生業務補助采取定額與定項補助結合。這是實行鎮村公共衛生一體機化管理的當務之急。
落實村醫的養老保險政策“赤腳醫生”和村醫發揮的歷史作用不可否認,他們的一生獻給了農村基層衛生事業,身邊方便的衛生服務使農村居民已離不開村醫,故應“有序推行村醫生的社會保障制度”,否則難以解讀過去50年我國農村基層的醫療衛生歷史。村醫的養老保險可參照鎮(鄉)衛生院職工養老保險執行,這是鎮村公共衛生一體機化管理解決村衛生人員后顧之憂的關鍵所在。
農村現狀表明村醫“青黃不接”斷代的問題十分嚴重,再過5一10年,我國農村相繼約有15—30%的村衛生人員將自然離開村衛生崗位,30年后村醫在中西部農村許多邊遠、少數民族地區將自然消失(現實中此問題已凸現)。所以,國家應加大“村醫定向培養”專項經費投入,才能解決好培養“留得住村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