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醫療”站上了時代發展的風口。業內人士稱,大數據分析的作用堪比經驗豐富的臨床醫生,醫療領域即將迎來重大變革。在青島智能產業研究院,一項又一項被稱之為“智慧醫療”的實踐正在穩步落地,“機器人醫生”在輔助診斷、慢病管理等領域開始發揮作用,走進普通百姓生活。
家住紹興路社區的陸先生患糖尿病多年,最近一周,他的血糖值卻居高不下。紹興路社區衛生服務站接到中科遠醫遠程慢病管理中心發來的 “警報”,立即派出醫護團隊上門服務,在快速檢查和調整之后,他的血糖值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
這是青島社區智慧養老的一個成功案例。去年年底,國內首家遠程醫療和慢病管理中心落戶青島之后,市南、市北、李滄等市內三區的8家社區醫療機構和養老院設點進行了智慧醫療試運行。該系統讓各類醫療設備、遠程監控、云平臺等有效結合,進行慢病管理追蹤。
“這套智能系統,意味著慢病管理從被動服務變成了主動服務?!必撠熢擁椖康那鄭u智信醫療機構總經理高進軍說,隨時監控慢病患者健康指數,看起來醫生的工作量是增加了,實際上卻提高了工作效率,因為“智能醫生”系統后臺的數據分析分擔了篩查疾病和初步診斷的重任。
機器人真的能代替醫生“坐診”嗎? 2015年,青島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智慧健康研究所就與青大附院山東省痛風病研究中心簽署了合作協議,共建國際痛風病智慧醫療研究中心。
如今,一項名叫“痛風病平行輔助診療”的系統已經在青大附院上線使用。這套系通過建立醫療、藥物和病歷的信息庫,應用計算機信息系統、人工智能、大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技術,具備了痛風與高尿酸血癥的輔助診療能力。這樣一來,醫生不用再花費時間去閱讀過往病歷,也不用單純靠個人記憶力來作出診療判斷,從而避免人為疏漏,提高疾病診斷準確率和治療有效性。
當時著力促成這項合作的青島智能院副院長施小博說,“機器人醫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一臺人形機器坐在診臺后面直接給患者看病,它實際上是一種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軟件,可以利用其海量存儲的知識庫、患者病歷庫和大數據專家經驗庫,給現實中的醫生當助手。
“其實,目前市場上很多打著高智能旗號的醫療產品,都只是在賣設備而已。 ”青島智信醫療的總經理高進軍認為,智能醫療的未來,必然不是所謂高科技醫療產品大行其道,而是智能服務至上,是以患者為中心的個性化醫療新時代。
青島智能院產業化處處長黃松筠認為,打造養老技術服務平臺,就是要基于大數據與養老健康技術服務提供方的合作,通過平行養老技術提供更全更好的服務和信息增值服務,提升養老服務質量,降低養老服務成本,最終搭建成養老大健康生態鏈。
他表示,事實上目前的智能化醫療和養老尚處于一個“弱智能化”階段,但已經起步的探索,至少可以解決養老資源有限、醫療資源不均衡、財政負擔重、看護市場運營成本高且服務水平低等諸多 “痛點”,是值得期待的智能居家健康養老方案。
山東上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您身邊的智能健康管理專家!